移动互联通讯在农村的普及进程与挑战
山村的清晨,炊烟还未散尽,村头老槐树下已经围了一圈人。李大山举着手机,眉头紧皱:“这信号咋又没了?我这单脐橙还没下单成功呢!”他刚从外地打工回来不到半年,跟着村里年轻人搞起了直播带货,可这信号时断时续,急得他直跺脚。 AI绘制图,仅供参考 移动互联像一场春风,悄悄吹进了这个曾经闭塞的乡村。村里年轻人越来越多地用起了智能手机,刷短视频、开直播、拍抖音,连七十岁的张大爷都学会了用微信跟外地的孙子视频。村委门口的公告栏也挂上了“电商助农”二维码,扫一扫就能下单新鲜土鸡蛋。可不是每个角落都能接收到这股春风。村西头的王婶子抱怨:“我家那片山太高,手机连不上网,买个菜都扫码不了。”她站在自家菜园里,手机信号栏空空如也。山高路远,基站建设成本高,通信公司也犯难。 有人欢喜有人愁。村里的小卖部老板娘李梅却靠手机赚了钱。她开了个“村货出山”直播间,每天下午准时上线,卖力介绍自家种的红薯、土鸡蛋,订单像雪花一样飘来。可她也头疼:“我爸连WiFi都不会连,更别说用手机支付了,得手把手教。” 不是没人愿意学,而是太难学。村里不少老人连智能手机都没买,怕贵、怕坏、怕上当。有人连流量是啥都搞不清,一不小心就欠费停机。而那些买得起手机的年轻人,也常因网费太贵而退缩。 基层干部也没闲着。驻村第一书记老赵跑上跑下,争取来了免费培训课,教村民上网、开网店、看天气预报。可他心里也清楚,光靠培训还不够,得把网费降下来,把信号铺上去,才能真正让互联网扎根农村。 这场“信息进村”的战役,才刚刚开始。有人在努力,有人在观望,也有人被落下。但谁都知道,只有把信号塔建起来,把知识送进屋,把费用降下来,这片土地,才能真正搭上时代的快车。 (编辑: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