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运营的还不懂归因解析?难怪你的增长停滞不前
发布时间:2021-10-29 15:17:38 所属栏目:动态 来源:互联网
导读:从站外归因(渠道归因)到站内归因(坑位归因),本质上归因分析都是为了衡量和评估用户触点对总体转化目标达成所作出的贡献,评价的核心指标为转化贡献度。但具体如何衡量和评估,就需要我们用到归因分析模型。 常见的归因分析模型主要有5种,分别为首次触
从站外归因(渠道归因)到站内归因(坑位归因),本质上归因分析都是为了衡量和评估用户触点对总体转化目标达成所作出的贡献,评价的核心指标为转化贡献度。但具体如何衡量和评估,就需要我们用到归因分析模型。 常见的归因分析模型主要有5种,分别为首次触点归因模型、末次触点归因模型、线性归因模型、位置归因模型和时间衰减归因模型。
首次触点归因模型
将转化贡献100%归于用户的首次触点。在上述站内归因的例子中,如果按照首次触点归因模型,转化贡献将100%归于首页Banner位。
末次触点归因模型
将转化贡献100%归于用户的末次触点。在上述站内归因的例子中,如果按照末次触点归因模型,转化贡献将100%归于推荐位。
线性归因模型
将转化贡献平均归于用户转化路径上的所有触点。在上述站内归因的例子中,如果按照线性归因模型,转化贡献将平均归于首页Banner位、运营位、搜索框和推荐位,各贡献25%。
位置归因模型
按用户触点在转化路径上的位置分配转化贡献,一般首次触点和末次触点的事件各占40%,中间触点的事件均分剩余的20%。在上述站内归因的例子中,如果按照位置归因模型,转化贡献将会是首页Banner位贡献40%、运营位贡献10%、搜索框贡献10%、推荐位贡献40%。
时间衰减归因模型
按用户触点发生的时间顺序分配转化贡献,距离「目标事件」发生的时间越近,用户触点分配的转化贡献越多。
在上述站内归因的例子中,如果按照时间衰减归因模型,转化贡献将会是首页Banner位贡献10%、运营位贡献20%、搜索框贡献30%、推荐位贡献40%。
具体选择何种归因分析模型来衡量和评估用户触点对总体转化目标达成所作出的贡献,需要企业结合自身的业务场景和分析需求,选择相应的归因分析模型。
(编辑: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
站长推荐